在传统观念中,“入土为安”、“落叶归根”是根深蒂固的殡葬理念,很多的老一辈人就受此影响很深,有的人对土葬有很深的执念。
前些年,在一些推行火葬的地区,为了土葬当老人去世了以后,然后还是会再次进行土葬,而且为了避免追责,甚至是天不亮就下葬了。
然而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火葬,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开始流行“一日葬”,有的甚至追求“不设灵堂,不留骨灰、不留坟”的新型殡葬方式。
小编和身边的一些同事、朋友也多次聊起过这个话题,其中多数人都是表示火葬也很好的,有的还赞成这些年推行的草地葬、海葬,或者是树葬等生态葬礼。
他们还表示:“人死了做什么都是给别人看的,没必要去浪费那么多的精力的,这样也不给子女后代添麻烦,死了就烧掉,不留骨灰不留坟,一了百了。”
其实吧,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火葬,或者是其他的生态葬礼。这也是多方面的原因。
首先是从政策层面来看,推行火葬是基于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。我国人口众多,人均耕地面积有限,传统土葬方式往往占用大量土地,且坟墓的长期留存还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。
据统计,一座传统土葬坟墓平均占地约12平方米,若以每年数百万的死亡人口计算,占用的土地数量十分惊人。
而火葬后的骨灰盒占地面积则大大缩小,能够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压力。
同时,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殡葬管理政策,积极倡导火葬,推动殡葬改革,也促使更多人接受这一方式。
例如,各地对火葬进行补贴,对违规土葬进行整治,这些举措加速了火葬的普及。
其次,经济成本也是人们选择火葬及新型殡葬方式的重要考量。传统土葬不仅需要购买棺材,还涉及墓地购置、丧葬仪式操办等多项费用,在一些地区,购买一块墓地的价格甚至堪比房价,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。
还有就是去世以后,办理葬礼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,就算是节省的也要好几万。这也难怪,有的老人说“死不起”了,就是各种开支比较大。
农村有的老人一辈子省吃俭用,可是到了老了以后却葬礼一下子花掉好几万,很多的年轻人认为这样没有意义,不划算。
相比之下,火葬的费用相对较低,一些地方还提供免费的基本殡葬服务。而不设灵堂、不留骨灰、不留坟的方式,更是进一步减少了后续的开支,如墓地维护费、祭祀用品费等。
对于现代家庭,尤其是年轻一代来说,这种经济实惠的殡葬方式更具吸引力。
还有最后一点,也是很关键的,就是现在社会观念的转变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开放,对死亡的认知也更加理性和科学。
过去,人们认为土葬是对逝者的尊重,能让其在另一个世界安息,而现在,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自然终结,殡葬方式更多是对生者情感的慰藉。
年轻一代追求简约、环保的生活方式,这种理念也延伸到了殡葬领域。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丧葬仪式,认为不设灵堂、不留骨灰、不留坟,同样可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,甚至通过更个性化、更具纪念意义的方式,如制作纪念视频、种植纪念树等,让逝者以另一种形式“存在”。
此外,环保意识的增强也是推动殡葬方式变革的重要因素。传统土葬使用的棺材多为木材,大量砍伐树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。
而火葬在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后,对环境的污染大大降低,一些地方的火葬场还实现了污染物的达标排放。
不留骨灰、不留坟的生态葬法,如骨灰撒海、树葬、花葬等,将骨灰回归自然,促进生态循环,符合现代环保理念,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。
而且这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,不仅能减少子孙后代的负担,同时还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。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的观念就是,生前多尽孝就好,比死后烧纸强得多。
当然,殡葬方式的转变并非一帆风顺,在推行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争议和挑战。一些人对传统殡葬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,难以接受新型方式;部分地区传统丧葬习俗根深蒂固,改革阻力较大。
但不可否认的是,火葬及“不设灵堂,不留骨灰、不留坟”的殡葬方式正逐渐被更多人接受,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